这次来演讲的作家,是从在地文学奖出发、刚出版第二本散文集的老师,骆梓颐读过她的着作后非常喜爱,写邮件邀请老师担任本月的演讲作家,却惨遭拒绝。骆梓颐鍥而不捨地继续问拒绝原因、表示自己很喜欢她的作品,甚至到她家登门拜访,和她愉快地聊了一个下午,骆梓颐几乎觉得演讲有希望了,结果临别前,老师淡淡地说:「别浪费时间在我身上,去找别人吧。我的演讲能带给你们什么呢?我很平凡,根本没有名气,吸引不到民眾,没办法对文学推广中心带来任何帮助。」
骆梓颐理解老师这番话的意思。工作没多久,她就发现了一件很现实的事——民眾是很看名气的。比起是否对主题感兴趣,知名作家的演讲,就是会吸引到更多人,多数人其实不想花力气了解不认识的作家和作品。最尷尬的一次,是请了一位有一本着作、刚得文学奖的作家来,申请参加的人数只有寥寥五人也罢,这五位民眾当天还没现身。幸好那位作家老师豁达,了解情况后笑着说了句:「没关係,大家都办过活动嘛。」然后索性愜意地坐在演讲椅上,像和朋友聊天一样,把准备的演讲内容说给他们这些工作人员听。那天下午,文推中心里没有公事缠身的员工都来捧场了,杨希还自掏腰包跑去买了一堆零食饮料,小小的演讲室顿时成了一场同乐会。
可能因为市常被戏称为文艺鬼城,骆梓颐发现每次办活动,社会人士总是比学生多,学生族群又以大学生最少。但想想并不意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自由的年纪,忙着探索自己、开拓未来,光是校内活动就能让他们分身乏术了,哪有机会注意到他们这个单位呢?
不知道第几次被拒绝后,骆梓颐茫然地离开老师家,沉思了整个晚上,星期二早上一踏进办公室,就写了一封长信给老师。
她在信里说:您误会了,我想邀请您,不是因为觉得您能为文推中心带来人流,我在乎的,是能带给到场的民眾什么,而我认为您的在地观察,能让大家重新发现这片土地的魅力。我喜欢文学,可是长大后发现自己并不擅长书写,但我愿意继续在这个喜欢但不擅长的领域,为我喜爱的事物付出心血,因此花在您身上的时间绝对不是浪费,是我心甘情愿的奉献。您说您平凡,我和届时到场的民眾也很平凡,可正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