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骆梓颐和国文课同组的同学约好,一起做下週要交的採访报告。城北的地理位置偏僻,校园附近有很多古色古香的民房和传统工艺店。骆梓颐的组别选择採访一间手工灯笼艺术作坊,这次的採访报告只是习作,老师让大家写五百字的短篇报导就好,因此他们的採访约莫一个小时就结束了。
採访结束,最近的一班公车刚开走,这号公车週末的班次少,距离下一班车抵达还剩一个小时。其他组员的家不远,大家不是直接回家,就是被父母载走。骆梓颐目送最后一位组员搭上爸爸的车子离开后,突然不知道这段空下来的时间该去哪里。
想起刚才前往灯笼店的路上,曾经路过一间冷清的小宫庙,骆梓颐按原路折返,打算在那里歇歇脚。
宫庙和灯笼店一样隐身小巷内,庙前有两个摊贩,一个卖麵,一个卖冰棒。大冬天的,午餐时间也早过了,放眼望去没有一个客人,顾摊的两个老奶奶坐在旁边的榕树下聊天。
骆梓颐路过摊贩,走到宫庙阶梯角落坐下来。
间着也是间着,她拿出之前小组讨论的採访大纲和刚才的採访笔记,在纸张空白处构思报导习作的骨架。梳理了採访笔记,她决定将报导分成三个小标题,先介绍灯笼店老闆的背景,再介绍灯笼工艺,最后以行业未来收笔。
柳馥烟就是新闻系学生,平时会在个人部落格上分享自己的摄影成果,也会写些做刊物、写报导的趣事,或平凡生活的记录。骆梓颐对那样的日常心嚮神往,柳馥烟走过的路、看过的书、做过的事,她都想跟着体验一次。
这次的採访习作,骆梓颐无论如何都想写好。她想离嚮往的人更近一点,似乎这么一来,嚮往就能成为未来。
骆梓颐隻身坐在庙前阶梯埋头写报导。日光晴朗,天高云疏,微风撩起她耳畔发丝时,她甚至有种时间流动越来越缓,甚至就快停止的错觉。
而打破这种错觉的,是突然出现的江奕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