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指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人除自身外东西极少。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可用以形容人贫寒,家徒四壁;也可以用以形容人洒脱,不为外物所动。)
\n
子默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山水字画,指着其中最大的一轴横幅,问道,“少姝姐姐,听大人们讲,这幅《界休八景图》是三伯父的亲笔手迹?”
\n
(界休八景:即“介休古十景”,又称“定阳十景”,清康熙版《介休县志》卷二之地理部分有收录。除了本文提到的八景,另外还有“回銮胜寺”和“兔引仙桥”二景,前者传说为唐太宗李世民欲登绵山礼佛时至此回驾,敕赐“回銮”建寺;后者所涉绵山景点“兔桥”,与唐代空王佛的传说有关,而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即来向空王佛祈雨。空王佛,高僧田志超,道宣《续高僧传·志超传》有介绍,他以汉人身份被崇奉为佛,自元明以来,在介休及周边县市乃至整个晋中盆地,形成了历久不衰的地域膜拜现象,查遍中国佛教史和民间信仰史,都是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因这两处风景在魏晋时期还未出现,故删去。其实古时在山西,每个州县几乎都要精心选出“某某地八景”,“某某地十景”之类,不但文辞优美,且自成系统,当地文人墨客莫不争相赋诗赞美,的确要比今人讲究风雅太多了。)
\n
“是的。”少姝回答的时候眼眶有些发热,她当然记得这是父亲的得意之作,幼时常常一看就是大半天。
\n
得到确认,子默越发钦佩:“山水斋,果然名副其实。”
\n
说着仰头观赏起来,他将画上景点逐一看去,状若痴迷,双脚久久未肯挪动——
\n
“绵峰晚翠”,是夕阳晚照下的绵山诸峰,天光掩映之下,重叠山势似层层画屏,又呼“叠翠”;“抱腹栖云”,是绵山上的抱腹岩,大岩因山势如两手抱腹而得名,为山上百余处岩洞之首,红尘远隔的深洞中,抱有百余间殿宇禅房,云气悠闲来去,遮掩旋绕,恍入仙境;“蜂房泉涌”,是绵山上一处泉眼,石苔盘结联缀,有小窍百余,状如蜂房,水由中出,倒滴若贯珠,圣泉的山水清音,足以荡涤俗世烦嚣;“牛泓应雨”,位于县南五十里,半山中有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