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义》中解释了某些仪节的设置原意,说明射以观德,由射取士的作用,如“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还有“射者,仁之道也。射者,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己矣”所言的“以射自省”理念,大意即仁者先正自己的心然后发箭,箭发而不中,不去埋怨别人,反而对自己的内修提出更高要求,这种自省的精神正是德的体现。明·王阳明有一篇《观德亭》记,提出“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进一步阐述了君子在射箭过程中如何通过修炼内心来完善品德。)
\n
尹毅微笑着连连称是,没想到胡族出身的匐勒对射礼还有此等关切。
\n
弓弦拉扯,箭矢破空,还有围观者的欢腾……入耳还如记忆中的热情洋溢,勾起尹毅的跃动心情,与旧时一般无二,练习尚且这般,到了射礼当天定然更是观者如堵。
\n
匐勒对射礼的仪节也不陌生,忙问:“尹兄可知目前进行的是第几番?”
\n
“第二番结束啦,这是第三番。”
\n
(乡射礼三番射的异同:第一番是试射,司射宣布“贯而不释”,是说贯中目标也不计算成绩,而侧重考察射者的进退仪容是否合乎礼节,传达射礼先要“中礼”;第二番起,属于正式比赛,凡射中者用算筹记录成绩,司射宣布“不贯不释”,是指不能贯中目标就不计算成绩,要求射者进退中礼之外,还要射艺娴熟,礼技并重,传达“中礼”、“中的”同样重要;第三番是乐射,司射宣布“不鼓不释”,则指射者进退还要应和乐节,并且每一箭都必须应和鼓节来发射,贯中后才能计算成绩,传达“中礼”、“中节”、“中的”三中合一。)\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