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的事由她撑了十多年,还不耽误支持弟妹,饭馆收入统归家里,自己嫁人什么也没带就出来了。她仍想开铺子寻店面,重操旧业,只是夫家困窘,无甚资财,几次三番折腾只得作罢。
\n
“她对知晓的亲友仅是告诉再等几年。这时,她老父来了。面对面同她讲,之前为了你的事,同你舅家借了多少,姨家挪了多少,横竖你眼下已用不着,我们已都还了人家。他说的这老些钱,其女一个子儿还没见着,就‘都还了’。
\n
“紧接着,又言辞凿凿地豪爽表示,他们二老已决定,如是女儿以后立定心意还想盘个铺面呢,就给她出十万钱!
\n
(十万钱:此处参考了汉朝时的物价水平,在汉朝1斤黄斤值1万钱,中产人家1年的收入约为10万钱,合现在约30-40万元人民币。)
\n
听到这里,少妍不觉乐出声来:“这话说的,真心要想拿的话,早拿出来了,还用待女儿计议搁浅的时机,颠颠地跑出来干说嘴?”
\n
“瞧,连你都骗不了。
\n
少妍怪叫:“难不成,妈妈以为我是不懂世情经济的傻姑娘?”
\n
“嗯,傻倒不傻,话说回来,世人脑袋有几个傻的?自然你吴大婶也没敢相信。那个数目字实同她为家里赚取的家用旗鼓相当,当下明了,向来精明的父母一直心中有数,正因如此,她才加倍不信,心里只叹‘还是轮到我了’,别无他法只好淡淡回答,那个款额太大了她不好收下,遇有急缺的时分,家里能借她些时日,周转周转也尽够了。
\n
少妍油然生出恻隐,此时已然心凉的吴大婶估摸也很累得慌,至亲完全着了痕迹的演技,无疑肆无忌惮地在女儿心上狠狠地剜下一刀,尔后留下个血淋淋的洞窟,叫她如何填补?
\n
“见她如此识相得体,那位老父又进一步打包票,说尽管放心,一直知道孩子你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我们都上了年纪,哪里还有什么花钱的地方,将来不给你——给谁呀?!”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