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之际全然不加拦阻?她的决绝赴死——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是在一直以来的某种默认下达成的?”
\n
少姝说完了好一会儿,少妍还是木然而坐,好半晌不发一语。
\n
她只觉不胜负荷,形诸于色,表情呆滞,脊背上却爬过了一阵阵凉意。
\n
人心埋藏至抵底,那绝不肯轻易示人的漆黑一隅,才是细思极恐之处。
\n
似少姝这等犀利冷冽的口角,让她不由想起来一个人——高祖有道先生品评人物时展露出来的风骨。在褒贬之际,对于他认为“不入道”者,向来有直言不讳,严词峻色,毫不留情的一面,敢哀敢怒。
\n
为什么少姝明明比自己年纪小,想得却要更多更深?
\n
不似她,自来接触的只是安定尊荣自在和乐的圈子,经营书馆的家人自不必说,来往最为常见的也都是纯良上进的读书人,放眼望去,不论自己还是他人,只觉一片光明坦途。唯一难忘的挫折,是几年前的一次小考作文章,因词藻堆砌过于华丽了吧,被明显不及她的个别学生诬为夹带作弊,投机取巧,那时节,着实以为见识了人性的至为阴险,每每忆及,心境仍会顿起波澜,忿忿然难以平复。
\n
她和妹妹的差别,大概只能归咎于彼此拥有的人生经历有了不同的轨迹。
\n
妹妹幼年失怙,母亲又孱弱多病,山居修养的日子,家里大小事需她忧心操持,因有了没有什么可以期许,事情再多只能靠自己的觉悟,无形中多多少少会逼着一个人成长的。她就亲眼见过,在洪山,少姝同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打交道时的模样,可谓游刃有余,不知不觉间,已然历练出了一分特殊的气质。
\n
莫非有道先生的识人之明,也是通过类似途径获得的吗?
\n
少姝偶尔回城,阿翁阿婆两位老人见了,总是抱在怀里,用起平时少见的溺爱腔调,问长问短,少妍早先看着多少会吃味儿,但随着一年年大了,对这个妹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