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猷大有同感:“是了,知音之间,琴者所传达的乐声,可于瞬息之间,抓住听者内心那些不为人知、甚至不为己知的情感变迁,震荡之余,言语亦是苍白无力的,无从捕捉与表达。”
\n
“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嵇康说得兴起,整衣盘腿而坐,再度将琴置于膝上,“康一时技痒,愿为诸位知音献上伯牙大夫的‘高山流水’,并在下的‘广陵散’,以纪此日狐岐山鸑鷟泉之会。”
\n
(伯牙: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即今湖北荆州)。
\n
在坐无不欣悦,齐声叫好,接着,在子猷眼神默示下,全都乖觉地敛气静声,屏息忍咽以待。
\n
若是直截了当地请邀先生再抚一曲《广陵散》,恐嫌冒昧,纵使先生应允下来,在弹奏时,能有多少情感心绪投入到琴弦之中,也是很不好估量的。
\n
眼下,实乃先生兴之所起,情之所至,简直天随人愿,多么难得的际遇啊,大家脸上悦动的庆幸与憧憬之意,那真是藏都藏不住了。
\n
此际,日影稍有偏斜,光照仿佛已没力气透过大树的浓荫。
\n
嵇康垂首,不辨其神情。
\n
清风徐徐,精灵般的翡花翠叶,从树上飘落,恋恋地绕在琴者身畔,恣意轻舞,美得不像真的世界。
\n
琤琤琮琮的乐声在谷中飘渺升腾,他或拨或捻,或提或按,起伏间挥洒自如,断续停匀的旋律散逸出慷慨不羁的独有气韵,令闻者耸然动容——清冷凄恻如幽冥鬼神,风雨亭亭似戈矛纵横。
\n
(《广陵散》的基本音乐情绪:如《琴苑要录》引《琴书·止息序》所言:“其怨恨凄感,即如幽冥鬼神之声。邕邕容容,言语清冷。及其怫郁慨慷,又隐隐轰轰,风雨亭亭,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粗略言之,不能尽其美也。”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其激昂磅礴、气势恢宏的曲调旋律完全能带给人丰富的艺术想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