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砚谱云:“唐人品研澄泥研以为第一。”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澄泥砚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具有贮墨不耗,积墨不腐、呵气生津,触手生晕、发墨而不损毫的特点,前人多有赞誉。今日所见古澄泥砚极为稀少,上品更是难求。)
\n
“我见过工匠们在河水中筛洗极细的泥土,说是用来作陶砚的,”青凤想到了,“看来从选料开始,澄泥砚就要比一般陶瓷制品更加细致,无怪乎成品观若美玉,抚若童肌。”
\n
珐花点点头:“以沉淀的汾河渍泥为主料,澄而制砚,颇费周折,从采泥到砚坯,通常需要耗时一到两年,故此陶砚的坯块尤为结实,风干后反复击打令其质坚耐磨,以竹刀雕琢成砚形,微阴干后以利刀刻削,不施彩釉,烧炼一伏时,再用黑蜡、米醋相参蒸多次……经此种种繁复工序,方能使砚台坚如铁石。”
\n
“火候太过,墨在砚上打滑,不可取;火候不足,磨墨时泥墨俱下,更不可取。”少姝补充道,她还是特别关注火力的掌控。
\n
“不施彩釉做出来的,就是这样啊……”孝儿似通非通,也凑到卫铄身边看她手中色的一方鳝鱼黄色的砚台,也觉雅致脱俗。
\n
“自带一种端然的古朴,是不是?由于用料来源、烧制时长的差异,同窑所出也会迥然不同,幻变出的色彩各异,其中以朱砂红、鳝鱼黄为上乘之色,此外还有朱砂红、蟹壳青、豆沙绿、檀香紫等各种品相,器物表面的砂斑点亦有所区隔,点大些的叫豆瓣砂,小的叫绿豆砂,一般来说,大小斑点皆备者属于佳品,很适合落墨。”
\n
见珐花讲得有趣,众人连声赞叹,深信不疑。
\n
卫铄又往案上逐一看去,除了澄泥砚,还有两件瓦砚与辟雍砚,每样都令她不忍释手,爱到不行,忽而却脸色黯淡下来,可怜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