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闹起了饥荒,六城断粮,饿死数千人。
灾情上报到朝廷,华太后一直记着班贺上报的这件事,接到消息反应迅速,立刻下令从周边征调粮食。但干旱范围甚广,能拿去支援的仓储余粮也不多,数量远远不够,华太后又着令户部即刻拨出钱粮救灾。
有人趁机作乱,劫了本就数量不足的粮车,流民哄抢也就罢了,有集结成队的,还拿着武器,俨然成了一伙不可不除的流匪。
为免有官员在其中浑水摸鱼,朝廷不仅调派兵力护送粮食,还要派遣一位钦差监管赈灾事宜。
华明德闻风而动,自请前去赈灾,不用等其他人跳出来反对,华太后率先便否决了。她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为自己添麻烦。
她并未考虑过文官人选,反而目光看向了宫内的人。
华太后有意派身边的大太监福禄前去,但这一想法很快打消。
她是信任身边的太监,但也仅限于这些宦官用得舒心,不会背叛她的层面上。
贪污受贿之类的事,华太后从未管过,也没想过要管。
因为她清楚这是不可避免的,宦官在宫中伺候为的就是地位与富贵,这并非一辈子的事,有朝一日年老体衰不能继续在宫中伺候,想要不落得晚景凄凉,就得要大笔大笔的银子。
平日收受些贿赂便罢了,派人前去赈灾本就是为了督查地方官员,杜绝贪墨赈灾款,绝不能将耗子放入粮仓。
考量一多,派去的钦差人选就很有限了。华太后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与皇帝商量一番。
赵青炜来到宁寿宫,毕恭毕敬向太后请安:“太后召儿臣来,所为何事?”
华太后道:“赈灾运粮、监管救灾事宜,需要派个人去,你看,派谁去合适?”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