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不足、技术不熟都是会造成减产的原因,班贺将信将疑,又带着徐藻去了工坊。
徐藻是经验丰富的军匠,进入工坊中,不必班贺吩咐,自发地检查起那些工匠手头正做着的半成品来。
工坊内的风磨发出呜呜的杂音,异常巨大。班贺向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去,李友喜立刻说道:“朝廷的任务量大,工坊时常日夜赶工,军器局里机械几乎没停过,也不敢停,怕耽误功夫……”
班贺不赞同道:“这可不行,任是什么机械,使用时间长了都会磨损,磨刀不误砍柴工,修缮好了才能事半功倍。”
他目光扫视周围,果然发现不止一处损坏未修补,在熔铸铁水的猛烈炉火日夜不熄的军器局内,这可是相当危险的隐患。
而这些损坏也会影响火器的制造,譬如炉温不够导致铸造过程缓慢,亦或是钢铁在不稳定的炉温中受到影响成为不合格的残品。
“徐工匠。”班贺立刻对徐藻说道,“将工坊内彻底检查一遍,既然到了这儿,就协同李大使将问题彻底解决。”
“是,班侍郎。”徐藻领命,立刻投入工作之中。
一圈走下来,发现问题不少,人员、设备上皆有不足,但班贺仍是隐隐觉得不对劲。这些问题太过表面,明明是轻易可以解决的,为何会等到他们到来才去处理?
诚然,地方上难免会有些问题存在,在各种原因的加持下拖延着不解决也并非罕见。可万事都有个过程,骤减的产量用这些原因来解释,在班贺这里是行不通的。
接下来两日,班贺与徐藻待在军器局里忙碌不停,张宽柳派来听差遣的小兵曾阿贵也派上了用场。
军器局的工匠们忙碌于生产制造,一些杂货不好指使他们,班贺理所应当地对曾阿贵发号施令起来。而那小兵任劳任怨,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十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