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本就有卖酒的人家,也有一家从平水和百花进酒来卖的酒馆。
\n
定价上她只能压榨自己,把价格定位到一个完全无害的水平。
\n
毕竟这里四面群山环绕,一水流淌其中,四周高中间低,天然盆地地形,气候冬暖夏热,全年相对少风少雨,对酿酒是很有助益的,也有些人家在年节和婚庆时会用地瓜土豆等酿一批低廉口感的酒。
\n
俗话说:“曲为酒之骨,粮为酒之肉,水为酒之血”。
\n
在酒曲改良后,她的这一款比这种酒要好喝顺口还带果味香气,又不如酒馆酒摊的酒水质量,定价上就也在这两者之间即可。
\n
按照这小地方普通做工、务农、叫卖走卒等每日约莫挣二十到三十文来算,一瓶酒能倒出来一大碗,售价五文该是够的。
\n
她几乎没什么成本,主要是劳力和经验,五文五文的累积起来,卖得好的话应该够给三叔的好处费了。
\n
打定主意后的第三日,姜露分瓶成功,看着门外的日头,她用刚打上来的井水浸了一下瓶身。
\n
半个时辰后出街卖酒。
\n
一开始一动不动,见到靠近摊位的人招揽,没什么人愿意来她支起来的摊位。
\n
烈阳下,要想避暑就要靠近人家房檐下。
\n
“这样不行的。”姜露呼出一口气,开始叫卖。
\n
偶尔加上一两句清亮的唱腔,带着山歌的调调,词句用得讨喜,倒是顺利兜售出几瓶。
\n
后来把五文、果香、喝了好解乏等关键字挑出来叫卖,又多卖了几瓶。
\n
但之后又没动静了,她不嫌麻烦的跑回去,重新把酒液变凉爽,出来后唱词就多了解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