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玉琢在里头养了不少鸡,又托了俞家兄弟每月一贯钱,不上山打猎的时候帮忙看顾着那里头放养的鸡。
那些鸡原先都是在人院子里圈养的,如今放到了梁玉琢的这个园子里,倒是很快就活动开了。不过月余,小鸡仔长大了些,大母鸡产下的蛋也越发沉了,就连敲了壳落在碗里的蛋黄,也显得个圆色浓,好看的紧。
梁玉琢便拿着这些蛋去了贾楼,同贾楼的掌柜定了契书,打出了山鸡蛋的称号。
若非下川村不靠海,梁玉琢还真像打出海鸭蛋的招牌。前世老家的海鸭蛋,一盒就能卖出五六十,卖的就是把鸭子放养在海边,吃着小鱼小虾的名头。
光卖山鸡蛋肯定是不够的。
梁玉琢又把茶碗蒸的菜谱卖给了贾楼。菜谱上有种食材叫香蕈,掌柜的原是觉得这味食材太过讲究季节,不敢花大钱买张无用的菜谱。
却不料,梁玉琢早早就打听来个消息,说是县城附近的山里头,竟住了位六十余岁的老翁,无儿无女,养着两个徒弟,平日里父子相称,三人就躲在深山里尝试着人工栽培香蕈,一种就是二十余年。
人人都道这父子三人是痴傻的,偏生要去种天生地养的东西,哪知到今年还当真就给他成了。可成是成了,却没人敢尝试,生怕一口下去是带毒的,那就没了性命。
梁玉琢原是托了老三打听谁家有自个儿种香蕈,却是花了好些功夫才发觉只那父子三人在试种,旁人的香蕈多是山里野生的。
可既要做菜,野生的香蕈自然是不够。梁玉琢得知此事后,就亲自上了趟山。旁的人不敢尝试这种出来的香蕈,她却是敢的。尝过香蕈后,虽然发觉口味和后世的香菇有些许差别,倒也觉得鲜美,梁玉琢便留了契书,商定一年的香蕈供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