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疑惑,又改了口:“我是说,小豆,红红的小豆。”
“哦,小豆啊。”俞大郎恍然,“并无,平和县下辖的村子大多历代都是佃户,地里通常只种些粮食,少有人种植其他。你说的小豆咱们附近的山里头我倒是有瞧见过。”
佃户多是实在人,靠天靠地吃饭,能多种粮食就不会去种别的东西。再者,小豆又不是什么顶饱的粮食,愿意腾出田地去种的人也就越发少了。
梁玉琢提出种红豆不是突发奇想。
六月收割稻子的时候,她就仔细算过了这五亩地的产出。结穗的时候她就发觉村里的这些水稻,香气有余,结实不够,等到收割时,更是发现结实的情况比想象中的更差。
她最开始以为是自己种植的问题,可走遍了村里的所有田,通通是相似的问题,便知道是稻种的原因了。
可最早一批稻种听徐婶说,是地主交托给里正的。这些年种植下来,也全是同样的情况,渐渐的便习以为常,以为是稻种特殊。于是除了种地,为了养活家里人,村民们便多了其他的工作。
梁玉琢算了下,如果继续种植这种水稻,不光是自家一户日子仍然会过得紧巴巴,便是全村百姓也不见得往后的日子能多轻松,倒不如想办法去换种优良的稻种。
不过换种需要耗费时间,在此之前将田地空着,多少有些不忍。
因为,她才想到了红豆。
可食用,也可入药,而且又正好合适在最近下种。不种红豆,简直浪费。
“山里头的,是野小豆?”
梁玉琢上辈子在山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