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邮件打开,盯着参数表看了一会儿,当了多年教授的吕鸿轩,也忍不住在这时候骂了一句:
“这什么勾吧?”
“飞机天天冲出跑道?这飞行员枪毙算了。”
骂归骂,老爷子还是将参数表复制,整理成一份考试用的试卷。
试卷整理好,看看时间,老爷子将考核定到了第二天。
第二天一大早。
老爷子将之前定下的10个材料学院的学生叫到蔡昌明办公室,把试卷往桌上一拍:
“这是你们那位师兄发过来的项目资料。”
“这是一种特殊的钢缆绳,使用的时候,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承受多次,并且巨大的拉力冲击。”
“现在需要你们,用现在已知的材料,对照参数表,做出属于自己一份方案。”
“只需要近似即可。”
“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做。”
把话说完,吕鸿轩就如同监考老师一样,开始给这十个学生发试卷,草稿纸和笔。
茶几边,材料学院的十个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齐刷刷上前一步,拿起试卷开始研究。
十几分钟过去,将参数表上上下下看了一遍的一行人,也正式投入工作。
或者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一组,开始根据参数表上的参数,计算数据,同时整理方案。
而吕鸿轩的目光,也随着他们的动作,落到了那个单人一组的学生身上。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