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高斯丶黎曼丶希尔伯特等数学巨匠,他们的成就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今天,教授在他们的光辉传统下,再次让哥廷根成为数学世界的中心。」
镜头转向希尔伯特的画像,克劳斯补充道:「希尔伯特被誉为『现代数学之父』,提出了大量的思想观念,例如不变量理论丶公理化几何丶希尔伯特空间等等。
孪生素数猜想由哥廷根大学的希尔伯特提出,在65年后由哥廷根大学的伦道夫在哥廷根大学完成证明,历史在此刻形成了闭环,显得是如此意义非凡。」
和前几天的直播无人问津比起来,这次的科普类节目有大量观众涌入,迅速创下了该频道收视率的新高。
之前拍下的画面在此刻都能派上用场,配上BGM显得格外的慷慨激昂。
NDR内部最早配的BGM是《前进!前进!吹响嘹亮的号角》,可惜这个配乐太不政治正确了,他们内部员工们只是看了一遍之后就马上删除了。
太不政治正确,又洗脑效果太强了。
安娜和节目总监赫尔特感慨道:「如果教授是日耳曼人,再配上《前进!前进!吹响嘹亮的号角》.」
安娜说的是日耳曼,而不是德意志,没等他说完,赫尔特就连忙把她的嘴巴捂上:「这视频我们看看就好了,你还想放出去,放出去大家从上到下都得完蛋。」
最后配的是没有政治色彩的《布兰诗歌》,这里的《布兰诗歌》是指德意志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在1935-1936创作的组曲,而不是中世纪的诗集。
当林燃缓步登台,礼堂的灯光聚焦在他身上,《布兰诗歌》的开篇《哦,命运》轰然响起。
低沉的管弦乐与合唱团的咏叹响起,庄严的旋律仿佛命运之神在低语。
它预示着这一刻的非凡意义:这不仅是一场演讲,更是对数学真理的征服丶对人类智慧极限的挑战。
音乐的宏大与事件的历史性在此刻水乳交融,电视机前的观众仿佛置身于史诗序幕,屏息等待英雄的壮举。
林燃转向黑板,粉笔在手中飞舞。《布兰诗歌》的节奏在此刻变得鲜明而强烈,打击乐如战鼓擂,与粉笔敲击黑板的节拍遥相呼应。
当林燃放下粉笔,转身面对观众,侃侃而谈时,《布兰诗歌》的旋律变得更加流畅而直接。
林燃结束一段讲解,步入休息室,房门轻轻关闭。《布兰诗歌》的动态随之减弱,轻柔的弦乐与木管乐带来片刻的宁静。这短暂的停顿并未削弱史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