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种压力是无形的。
而华罗庚的来信给了他一个全新的选择。
很快全国的报纸上都刊登了华国科学院通过考试联合招生的消息,任何年龄在30岁以下的民众都能参加考试,择优录取。
此时还有高考,和高考比起来,这则通知里的择优录取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伯驹,你准备一下,去参加这个考试。」姜立夫走到儿子边上说道。
此时回羊城过暑假的姜伯驹愕然道:「为什麽?」
他二十岁就从燕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了,并且留校任教了。
姜伯驹在燕京大学从事尼尔森数的相关研究,作为研究员,他完全不能理解父亲的话。
「没有为什麽,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姜立夫生硬道。
姜伯驹大声道:「这才不是什麽机会呢。
全国还能有比燕京大学更好的地方吗?」
姜立夫说:「我最开始在南开任教,后来去了西南联大,然后又到金陵担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的所长,现在又回到羊城。
没有什麽事务是一成不变的。
你想一直呆在燕京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可和做学问比起来,华国科学院的联合培养也许会是更好的选择。」
姜立夫经历的太多了,虽然没人和他写信,也没人告诉他华国科学院的联合培养到底是什麽。
但他光是从择优录取四个字就能读出不一样的信息。
他从这则公告里读出来的是三个字:避风港。
正是因为这样的判断,所以他才会希望自己的长子去参加这次的联合考试。
至于对方能不能考上,这点他从未担心过。
能20岁从燕京大学数学系毕业,接受了自己的教育和培养,考不过才是怪事。
「你在燕京,应该知道数学所的所长换了一茬又一茬吧。
从华罗庚到苏步青再到现在的吴文俊。」姜立夫说道。
姜伯驹想了想:「好像还真是。」
姜立夫问:「你就不好奇他们去了哪里吗?」
姜伯驹摇头:「是诶,之前华所长还时不时来燕大搞学术交流,包括燕大数学系毕业,他也会来见一些学生。
我好像已经很久没听到关于他的消息了。
我上次去了趟数学所,不仅华所长不见了,还有一些我之前认识的研究员也不见了。」
他这才察觉到不对劲,惊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