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你应该在百老汇接受民众们的欢呼。」劳埃德保险的委员会主席米斯金和林燃在交谈。
现场全是西装革履的中年白人,林燃和许爱周是唯二的华人。
「比起接受欢呼,我还是对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世界更加感兴趣。」林燃语焉不详。
这句话在米斯金看来,无疑很是悦耳。
要是没有天才的灵机一动,整个海运标准制摸索完善需要花更长的时间,这是多少白花花的银子啊。
和坏事做尽的怡和比起来,劳埃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立金融机构。
别说没参与过殖民贸易,就连用来吃饭的金融生意都秉持着中立和绝对的市场化运作。
而不是像后来的高盛那样,靠搞事来获得超额利润。
米斯金说:「爵士,你对海运货柜标签乃至整个海运数据化改造的设计堪称完美。
你的方案我们拿回去给劳埃德的资深精算师和辛迪加们都看过了。
在我们内部被作为卢丁钟下的经典问题让大家慢慢思考。
大家怎麽想都跳不出你设计的框架。
而在你设计的框架里,又找不到更巧妙的方案。
甚至哪怕不考虑用于容错的冗馀度,在效率上都很难接近你设计的方案。」
劳埃德的历史可以追溯16世纪起源于伦敦塔一家名为爱德华·劳埃德的咖啡馆。
当时咖啡馆是船主丶商人丶船长和保险商聚集的地方,他们在此讨论航运和保险相关事务。
尽管爱德华·劳埃德本人并非保险从业者,但他的咖啡馆为保险交易提供了场所,逐渐演变为保险市场的雏形。
后来劳埃德发展成了全球航运保险的中心。
其中承包人,也就是是实际承担风险的个体或团体,他们组成辛迪加。每个辛迪加由一群投资者提供资本支持。
很明显,你要在这个市场上赚到钱,最大的要求就是计算能力。
市场本身养着一大群精算师来做风险定价,辛迪加们同样擅长精算,大家得从风险和收益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然而就是这麽一帮精于计算丶靠计算吃饭的人,在面对货柜标签化系统的时候,都有种束手无策的感觉。
劳埃德广场的精算师们要麽没看林燃的方案,先自己去想,想到一套还算是满意的货柜数据管理方案,结果被林燃的给秒了。
理论上的效率提升,比香江海运已经实际运行后的效果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