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加重:「还有,林爵士在数学和航天领域的确成就斐然,他的工程造诣也令人叹服。锥形导柱定位装置的设计,直到现在,我们怡和的工程师都没找到更好的方案。
但这不代表他是万能的。
在金融领域,他显然无能为力。
另外由于他在NASA任职,无法亲自来香江,对许家的现状,他鞭长莫及。」
与住在半山别墅的许家不同,此时的包玉刚还只是航运界的小角色。他虽已崭露头角,却买不起半山区的豪宅,只能住在深水湾的高档住宅区。
他的环球航运公司规模有限,拥有几艘二手货船,靠「以租养船」的策略艰难成长。
客厅内,恒生银行创始人何善衡正苦口婆心地劝说:
「包生,除了许丶董两家,其他船商的股份都卖给我们了。你何必让自己陷入绝境?你的股份我们愿意以20%的溢价收购,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而不为?」
何善衡今年61岁,比包玉刚年长近20岁。他与滙丰银行关系密切,是怡和1961年上市的本地合作夥伴,此刻被怡和派来游说包玉刚。
包玉刚死死盯着何善衡,沉声问道:「何叔,如果我不妥协,恒生银行是不是也要抽环球航运的贷?」
何善衡叹了口气:「在香江,胳膊拧不过大腿。」
包玉刚语气坚定:「何叔,你知道香江海运对华人意味着什麽吗?」
何善衡微微一怔,随即苦笑道:「我能把恒生商行做成恒生银行,怎麽可能不知道?它意味着华人有可能第一次主导全球海运标准。意味着全球港口丶船舶丶货柜的改造都要沿着香江海运探索的路走下去。我也看过你们内部的报告。」
包玉刚心头一暗,追问道:「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帮英格兰人从我们华人手里抢走成果?」
何善衡摇摇头,语气沉重:「你以为你们的报告是从那些出卖香江海运的小船商手里拿到的?
错了,是从香江海务处得来的。海务处的报告比你们自己写的还要详细。你们真以为能瞒住所有人?没有海务处的配合,香江海运在华人手里又能怎样?还是那句话,胳膊拗不过大腿。
林爵士很厉害,但不是万能的。在香江这个地界,还是英格兰人说了算。」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
「再说,谁说你卖了公司就不是华人了?香江海运卖给的不是怡和,是『长和』,老板照样是华人。
这依然是华人把海运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