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引爆爆破螺栓,伴随「砰」的一声,上升级与下降级分离。
下降级留在月球表面,成为这次登月的永久纪念碑。
林燃说:「分离成功,准备点火。」
GET 112:33:00,上升引擎点火,推力3300磅,登月舱震动,缓缓升离月球表面。
舷窗外,静海的灰白色地形迅速远去。
「高度100米,上升速率10米/秒。」
「姿态稳定,Roll 0°,Pitch 90°。」
二人感到轻微推力,身体被压向座椅。
燃烧持续约7分钟,引擎将登月舱送入约17 x 85公里的椭圆轨道。
林燃报告:「引擎关闭,轨道参数17.1 x 84.9公里,误差0.1海里。」
文昌控制中心的指挥官内心松了一口气:「完美燃烧,指令舱,登月舱已进入轨道。」
直播间里:「登月舱成功起飞!太空人从月球表面升空,进入轨道,准备与指令舱交会!」
GET 112:40:00,登月舱进入轨道后,准备与指令舱进行交会。
韦旭航在指令舱内操作导航系统,调整轨道,确保与登月舱同步。
他通过雷达锁定登月舱:「距离5公里,接近速度2米/秒。」
林燃启动程序P32,也就是同椭圆序列启动,调整「登月舱轨道至与「指令舱接近的同椭圆轨道。他报告:「P32执行,轨道调整中。」
奥尔德林则在监控雷达:「距离3公里,Delta-V 10 fps。」
在完成登月后,奥尔德林身体状态很好,压根就不需要死在月球上。
在痛骂一通之后,心情就更好了。
韦旭航在指令舱内微调姿态:「教授,我看到你们了,姿态对准。」
他操作RCS推进器,使指令舱的对接锥形座面向登月舱。
交会阶段的主要难点在于,上升阶段燃料有限,小的速度误差就有可能导致轨道偏差,进而需要太空人自己做额外机动。
其实很难想像,阿波罗登月居然每次都能成功,整个技术方案从技术角度来看,是很复杂的。
中间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同椭圆交会方法需约3.5小时,几乎两个轨道,涉及持续更新和监控,增加了太空人工作量。
根据阿波罗飞行日志记录,阿姆斯特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