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老子干啥要你管。”李酒缸没停脚,扛着锄头往北走。
\n
爷俩一前一后,都到了村北李家地头儿。
\n
隔着老远,李酒缸就打招呼,“振华叔。”
\n
“酒缸,这是下地?”
\n
“俺家地早拾掇利索了,听说您这儿还有活计,过来搭把手。”
\n
“那敢情好,晚上咱俩喝几盅。”老李对这个同岁的大侄子太了解了,一句话就搔到对方的痒处。
\n
“早该跟您喝两盅了。”李酒缸搓着手,“自打过年后,咱爷们还没聚过。”
\n
正唠着,赵铁柱赶着马车“嘚嘚“过来,车上码着成捆的毛竹,“叔,这一趟拉不完,还得跑两趟。哲哥让咱先把竹竿子拿铁丝捆上。”
\n
“晓得了。”老李应了一声,招呼道,“强子,卸竹竿儿。”
\n
“俺来。”李酒缸抢先蹿上车,胳膊上腱子肉一鼓,整捆毛竹“咣当“扔地上。
\n
老李暗挑大拇哥,这大侄子不沾酒,干活真没得挑。
\n
半袋烟功夫,李哲和赵铁柱又拉来车毛竹,除了李酒缸这自来帮工的,舅舅王荣生也来搭手,拢共十三个人在地里忙活。
\n
李哲用的都是老毛竹,粗细跟擀面杖差不多,长的得有四米出头。每一根都仔细检查过,不能有虫蛀的痕迹。拿铁丝把竹竿头尾拧成排,作为连接大棚南北的骨架。
\n
等竹子捆得的差不多,李哲掏出了一张写着‘上梁大吉’的红纸,贴在中间的一根毛竹上。
\n
在李哲的指挥下,一个人站在南侧,一个人站在北侧的后墙上,还有两个拿着撑子将毛竹撑起来,放到了水泥立柱上,用铁丝捆绑、固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