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这段时间,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年半载。
\n
自八年前皇三子赵曦薨,就渐渐的有了劝谏的声音。
\n
经过八年的发展,这道声音已经成了政治正确。
\n
如今,一场贺寿可以争取一年半载的轻松时间,可是非常难得。
\n
当然,贺寿冲喜得来的轻松时间,有如蓄洪之势,一旦不能成功解决,那劝谏的声音就有如泄洪,一发而不可收拾。
\n
届时,估摸着宰辅大相公富弼都会下场死谏。
\n
赵祯准贺寿的事情,让文武百官很是惊诧。
\n
不过,几位内阁大学士倒是面色如常,俨然是早有准备。
\n
秒庙堂之上都是人精,稍一缓和,就都清楚了皇帝的意思。
\n
不少人望向顶头的党魁,相互对视一眼,算是答应了不再上奏立嗣奏表的事情。
\n
“敕礼部总领其务,工、户二部协理,共襄圣寿盛典。集百僚贺表于南郊,敬祀苍天,伏惟苍天垂悯,俾皇嗣有继,国祚永延。”
\n
未免有些人装傻上奏,赵祯干脆直白的说了出来。
\n
集百官贺表,祭祀苍天,祈求苍天怜悯,以使江山有继。
\n
贺寿,就是为了冲喜诞子!
\n
这话一出,一些反应慢的官员也知道了皇帝的意思,连连议论起来。
\n
足足过了十几息,眼看谈论之声没有减弱的意思,司礼掌印太监受到赵祯授意,尖声喊道:“静——”
\n
“诸位卿家,可还有事要奏?”赵祯走流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