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保底三品紫袍,这是什么概念啊?
\n
更别提,江昭本人还是名扬天下的人物,其师韩章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不能将其与一般的三鼎甲同论之。
\n
“去,速速通知学道上下官僚,一定要敲锣打鼓,壮大声势,让人知道淮南东路出了一位状元郎!”
\n
刘近并非韩系的人,但这并不影响他向江昭示好。
\n
更何况,淮南东路出了一位状元,那也是妥妥的政绩。
\n
“另,着人于扬州江岸建状元碑,凡路过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彰其文德。”
\n
状元郎,那就是文曲星下凡。
\n
大周三百四十七州郡,有五十四个州郡经济繁荣、学业兴盛,而立国以来,状元郎也才不到三十位。
\n
扬州也曾出过一些科考厉害的举子,榜眼、探花都出过几位。
\n
但也不知是不是时运不济,反正没出过状元郎。
\n
相形之下,江宁府、杭州、成都府一代,出的状元的反而要多上不少。
\n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扬州地界小,人口少。
\n
扬州繁华自是繁华,人口密度也是一等一的高,但管辖地界仅五个县而已,相比起沃土千里的江宁府、杭州、成都府,人口总数无疑要少上不少。
\n
人口一少,基数就小很多,出状元的概率自然也难以比上同样繁华的成都、江南......
\n
而作为扬州的第一位状元郎,江昭存在的意义自然非同凡响,非常值得庆贺,并为之立碑道名。
\n
大周一朝,文风鼎盛,立碑的事情也不稀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