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那些三场都进前四百名的人物,注定不可能落榜,排序时最低都是二甲。
\n
两场都考进前四百名的举子也不会落榜,要是策论作得优异,甚至可排于二甲前列。
\n
唯有那些仅是一场考进前四百名的举子,相对危险。
\n
因官家重视策论的缘故,第二场策论考进前四百名的举子也不太可能落榜。
\n
因此,那些只有一场考进前四百名,并且那一场是第一场或者第三场的举子,就注定悲惨起来。
\n
这种举子不在少数,往往有四五百人,而究竟哪些幸运儿能够中第,纯是瞧考官偏好与心情。
\n
所谓的内幕交易,往往也是这个时候出现。
\n
权贵子弟要想通过内幕交易一举中第,实则也得凭本事走到这一步,达到“起码有一科进前四百名”这样一个公认的下限。
\n
综合排序,这一步又会剔除三百余人。
\n
历经荐卷、单场排序剔除、综合排序剔除三次挑选,活下来的就是贡士。
\n
又因昔年有一位名为张元的贡士,殿试时落选愤而投向西夏,并一路干到了宰相的缘故,官家甚是心痛,宣布殿试不在黜人,仅是排序。
\n
也就是说,但凡走到贡士这一步,要是不要求更多,那就已经可以开始庆祝。
\n
当然,有人是闲云野鹤的心态,自然也有人野心勃勃,静待庶吉士考试。
\n
贡院。
\n
主考官欧阳修与副主考官王尧臣挨着坐在一张木质书案边,案上放着几沓卷子,都是底下批卷官送上来的荐卷。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