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谈及政务,宰辅大相公是内阁首辅。
\n
三位一体,有古时“丞相”的风范。
\n
权势过盛,就得制衡。
\n
为免宰辅大相公权势过甚,又设内阁人数固定,一进一出,可称参知政事、参知副相,以达成行政制衡。
\n
为免宰辅大相公结党,且内阁无人主动制衡,又拔高了御史台的官阶,设立台谏,左、右都御史皆为正二品,为内阁大学士之下一等一的存在,以便于弹劾,清净皇帝耳目。
\n
为免宰辅大相公过多的触碰军权,百官之首一直都是坚定的文官党,蔑视武将,自然而然,武将也会主动监视宰辅大相公在枢密院的一举一动。
\n
而皇帝,则是通过节制内阁入阁之人,让内阁文官分处不同派系,达成平衡。
\n
因内阁与枢密院的缘故,导致历代宰辅大相公的权势相差甚大。
\n
弱一些的也就六部尚书的水平,一如李迪大相公,史书记载:空有相位而无相权。
\n
强一些的则是可镇压文武百官,一如将来宰执天下的韩章,妥妥的一把手。
\n
这个一把手,指的不是文官的一把手,也不是指的文武百官的一把手,而是指的江山社稷的一把手。
\n
哪怕算上了皇帝的权势,他也还是一把手。
\n
特别是新帝与太后明争暗斗的那段时间,韩章就是唯一一个有资格影响大局的人物。
\n
他帮谁,谁赢!
\n
就是这么强势!
\n
同理,富弼也是有真本事的人,一旦有了皇帝的鼎立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