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全靠站在了围棋的'眼位'上,也就是那些星位。”
\n
林一洲在一旁听着,内心十分激动,因为苏教授已经完全将现代科技和古老的中国哲学结合起来。
\n
“那怎么才能稳稳站到眼位上?”马文庸追问,喉结上下滚动。
\n
“靠我们的人造重力场呀!”苏教授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n
陈苗苗皱着眉头说:“这实验站建了多少年?怎么看着像存在了半个世纪。”
\n
周慧芳莞尔:“隧道和实验厅的建设只用了两年,探测器的研制、安装、调试也同步收尾。现在,正是让数据说话,把理论变成现实的关键时刻。”
\n
大家的目光又被闪光材料后的阴影吸引,一条条手臂粗的管道在其中蜿蜒,银灰色的管壁上印着红色流向箭头,像一群沉默的巨蟒,一头扎进地下深处,不知通向何方秘境。
\n
高欣欣拽了拽身边苏教授的另一个助手柳晴,小声问:“这么多设备,总吧?谁在背后管着它们?”
\n
柳晴指了指远处说:“控制室都在外面的球形建筑里,不属于穿越构件,就像人的大脑,指挥身体却不直接参与动作。”
\n
“这里的工作原理,总得给我们透个底吧?”陈苗苗穷追不舍,眼里闪着记者特有的执着。
\n
苏教授收起笑容,神色郑重:“冰封实验站是个技术综合体,精密机械、电子学、核探测、光电技术、低放射科技、高纯化学制品、材料科学、计算机自动控制......少了哪一样都不行。而这里,正是反物质生成、人工重力场运转、黑洞引擎启动的核心地带......”
\n
说到此处,他眼底掠过一丝骄傲,像藏不住的星光,这项成果让他和团队摘得世界科技大奖,两次登上《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先行者榜单,每一个字都浸透着数不清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