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在国学领域,必将独树一帜,成就还要在你当前的研究课题之上。」
虽然陈凡在传统的国学研究之外,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等同于开创了一个小的分支流派,看上去很牛掰。
可民俗学的研究,是可以与考古学丶语言学和历史学并列的学科,两者根本没法比。
在当前的研究方式还处于模仿西方学术界的情况下,如果陈凡能整理出中国特有的民俗学研究体系,那他在国学界的地位,将直追徐教授,甚至还有可能超过其学术地位,成为创立「另一座山头」的创始人。
这样的学术成就,远远不是现在所能比拟的。
陈凡正拿着茶杯牛饮,一口气喝完整杯茶,转手递给跟着自己过来的边慧芳,脑袋却转向徐教授,苦笑着说道,「老师,您也太看得起我了吧,这是我一个人能搞出来的事吗?!」
别的不说,后世最主要的一本民俗学课本《民俗学概论》,主编是民间文艺学家丶民俗学家丶教育家丶诗人丶散文家锺敬文。
老人家活了99岁,搞了一辈子的民俗学研究,提出并完成了中国民俗学研究体系的建立,而那一本《民俗学概论》,就是在他的带领下,由32位学者共同参与完成的。
只可惜,陈凡当年看着好玩,只看了个开头,后面的内容都没看过,要不然还真一个人把这本书给包圆了,刷个「大学者」的词条丶与老师肩并肩也挺爽。
可在不了解后面资料的情况下,即便以他现在的知识储备,想要独立完成这样的工作,那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因为这个工作要全国各地到处跑丶收集资料丶整理归纳,并且很多是老人口述的资料,工程量极其浩大。
比如其中一个很细的分支「神话研究」,全国各地哪里还没几个民间神话故事?这些故事的异同点,也是民俗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即便是那32位学者,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收集整理,才最终配合锺敬文完成这一着作。
让陈凡享受大学者的荣耀可以,让他去遭「学习研究过程」的罪,哼哼,还是趁早算了吧。
对于陈凡的话,徐教授却不以为然,「小的研究,可以由学者独立完成,但是大类型的学术研究,无一不是由多位学者共同进行,有的甚至要经过几代人的接力。
我看了你整理的讲义资料,对民俗学的概述,比我们学校匆匆拿出来的课本还要更完善一些,我们现在使用的,还是方纪生在1934年出版的《民俗学概论》基础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