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练手之作
江南电影制片厂,看名字,是制作电影的,归属算是文化系统,天然就高大上,如果不了解内情的话,一定会觉得这里福利好丶身份高,是那种顶好的单位。
可知道内情的,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以北影厂为例,59年建成的时候,厂区面积就有5.5万平方米,可以年产24部普通银幕和宽银幕影片。
厂区里面有环境优美的外景地,包括小山丶人工湖丶河流和一些半永久性的布景,比如南方的村镇丶北方的四合院等。
除了这些外景,还特意建有三座摄影棚丶一座录音剪接车间丶一个布景修配车间和一座技术综合楼。
摄影棚里面有良好的隔音设备,棚内的布景和灯光操纵都有机械装置,还有完善的通风设备和冷气暖气设备。
这座位于京城安定门外小关的厂区,从筹建到设计丶施工,老苏前后曾派遣了八位专家来帮助指导。通过北影厂的建设,北影人也与苏联电影界建立起比较密切的联系。
二三十年来,出产了数十部高质量的电影作品,就连在大风天的时候,还拍摄了《大河奔流》丶《伤逝》丶《骆驼祥子》。
看看,人家那是什麽档次丶什麽格调?
后来的北影厂更是从5.5万平方米扩充到17万平方米,面积约合255亩。
这个规模不可谓不大。
那江影厂呢?
不能说江南省对江影厂不重视,当年58年建厂,省里就给江影厂批了200亩土地,比北影厂起步的5.5万平方米丶约合82亩要多得多。
而且地址就位于省城老城区的核心地带,与民国时期的租界只有一街之隔,这片地方在后世也是核心CBD。哪怕江影厂后来破产核算,单单地皮价值就超过一个普通国企工厂,最后省里一合计,乾脆以土地资产为核心,搬到郊区,重新成立了江南传媒集团。
够重视的了吧!
这还不算,人家北影厂丶上影厂有的,咱江影厂也要有。
当年硬是发挥「跑步前进」的顽强拼搏精神,仅用半年时间,便干起了一百多亩的外景基地,有田园风光丶农村田舍丶小镇码头丶竹林丶花海……,其他什麽室内摄影棚丶剪辑车间丶录音车间丶布景修配车间丶物料仓库丶技术大楼丶行政大楼丶宿舍大楼,几乎是应有尽有。
此外还有10台从上海购买的摄影机,以及用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外汇丶采购来自苏联的5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