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这麽定了,首批工厂就定服装厂丶鞋厂丶手袋厂丶电视机厂丶空调厂和冰箱厂。三个轻工品,三个大家电。要规模有规模,要科技有科技,完美。」
周亚丽还想说什麽,最后咂吧咂吧嘴,「行吧。」
说完便起身拿起房间里准备的铅笔和信纸,将结果记录下来。
她甚至没问陈凡,为什麽要加上电视机丶空调和冰箱。
像这种大家电产品,在欧美市场一向比较抢手,不仅销量高,利润率也不低。
而且现在正逢二次产业转移,美国的惠而浦也在将生产线往南美和亚洲搬,这种消费品生产线虽说是机电产品类别,但科技含量不高,不在巴统限制名单之内。
回头以香港公司的名义在美国或欧洲采购几条生产线,很容易就能运到香港,只要到了香港,再运到国内是轻而易举。
就是不知道国内有没有足够多的机电制造工人?
陈凡之所以加上这三个,一方面确实是周家的贸易公司经营家用电器这类产品,另一方面,云湖家用电器公司用事实告诉他,即便是在70年代,做这一行也非常赚钱。
只不过云湖家用电器公司做的是小家电,他不好直接跟他们形成正面竞争,便押注大家电。
反正是出口型公司,所有原材料都可以在境外购买,或者用外汇在内地采购,生产方面不会受到限制,解决了原材料问题,只要培养出足够的高素质产业工人,这里就是全世界成本最低的大家电生产基地,没有之一!
陈凡的目标是,冰箱干掉海尔丶空调干掉格美丶电视干掉……这个品类牌子太多了,不用干掉谁,做个第一丶横压一世就行。
其实这个时期,最赚钱的还有一个电子手表,只不过这东西的青春期太短,门槛低丶投资规模小,在80年代初期,不少商人看着这东西赚钱,几乎是一窝蜂地涌进去投资,很快就将电子手表的价格从几十块干到几块钱,不适合长期投资。
若是陈凡手里只有几十万,倒是可以考虑做这一行,现在嘛,还是让那些个小老板去抢食吧。
周亚丽记录好,抬起头看着陈凡,「这边总要有个负责人吧?你请了王建国他们,也是为以后组建物流公司做准备,那工业区里面的负责人呢?要知道这可是六家工厂!」
陈凡咂咂嘴,「你们家就真没有合适的?」
周亚丽两手一摊,「合适的肯定有啊,可是这一两年我们发财,我老爸老妈他们也在后面跟着吃肉,他们各做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