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工厂的产品,使用的也是人民币,而工厂向内地采购原材料,使用的却是外汇。
用人民币换外汇,哪怕其中有价格差,估计内地也会认真考虑,至少有限度的同意。
但是这样的话,陈凡就不好进行下一步的安排了,所以他完全不提这个事。
他对着王建国说道,「销售方面不用你们去管,只要产品好,完全不愁销路。」
如今可是卖方市场,到处都缺物资,哪有卖不出去的道理?
何况就算没有任务摊派,工厂方面也能自己去找各个地方的供销社和百货公司去谈。
云湖家用电器公司的李厂长就是这麽干的,他常年累月在外面奔波,专门安排了两辆面包车拉样品,如此一家一家地叩开了各地供销社和百货公司的大门。
除了他之外,像这麽做的集体企业还不少。……民营企业还早了点,要到84年以后,才会兴起民企建设高潮。
现在更多的,是卢家湾服装厂丶食品厂这样的集体企业。
改开的春风给他们解了绑,原本除了一家华西村有少量的轻工业,其他生产队基本上都是围绕农林牧渔副做文章,重点就在那个「副」字上,比如农产品深加工。
但是春风一来,尽管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可也有不少地方允许生产队超「农业范围」经营,很快这种企业便成席卷之势,势不可挡。
其实这些地方上打的主意很简单,那就是通过集体企业吸纳更多的适龄青年进厂工作,这也是成绩呐!
而这些集体企业的销售方式,就是在计划经济之外,自己寻找销售渠道。
得益于如今的卖方市场时代,他们都狠狠吃了一波红利,同时也先富起来了一批人,为下一个民营时代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既然他们都可以,那这边的工厂当然也能做到,而且作为外资企业,在这个年头,要比那些集体企业更有优势多了吧!
不过这个销售渠道的搭建,还不是陈凡的主要目的。
他对着王建国说道,「我们不需要你去跑销售,但是,销售部门的同志将产品卖出去以后,我们要送货上门,你们的任务,就是建立起一支运输队,完完整整地将货物运到指定地点。这个工作难不倒你们吧?」
刚开始听陈凡说,让他们做工地监督,他们的心情指数是0度,后来说要自己单位去跑销售,他们的心情指数是零下10度。
根本都不会好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