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教十五论》。
不过这方面的内容,陈凡就没有拿出来,那里面的规矩他自己都没遵守,还念他干嘛?便只从几部本经里面挑挑拣拣念了一些。
照本宣科的部分过去,接下来便是讲自己的体悟心得。
相对于修持己身的道功,这一部分可以称为「道理」,也就是对道家经义的理解和感悟。
相比前面的部分,这才是重头戏,于是众多高功纷纷打起精神,目不转睛盯着这位现世真人。
陈凡睁开眼睛,扫了一眼众人,正色说道,「道人以修持己身求超脱,敬天法祖丶求逍遥物外,亦有积功累德,方得清静,各门各派秘藏修持秘法无数。然天地有变丶世事无常,今日不讲出世,只讲入世……」
其实就是讲一讲,怎麽把道教和社会主流结合起来,放在古代,是怎麽攀附朝廷,到了现在,就是怎麽服务社会丶服务人民。
这个话题在几十年后,那是老生常谈,但是现在,虽然不新鲜,可内容新奇啊。
早在建国的时候,有关领导就对宗教界提出了要求,新时代就要有新的任务,说的就是这个。
让那些道长们搞修行都还可以,但这种新任务,他们完全摸不着头脑。
于是很多人就践行朴素的「做好人丶行好事」的原则,比如刘高功,当年他在京城道界几乎有求必应,经常帮助小道观修缮房屋丶翻新神像,在社会上济贫救危。
还有一些道士义务行医丶治病救人。
都是在响应领导的倡议。
所以陈凡讲到这里时,他们都全神贯注倾听。
而陈凡讲的观点就新颖多了,「道教作为我国最正统的宗教,历史源远流长,与我国核心文化价值观紧密相连,从哲学思想丶道德规范,到文化艺术丶社会风俗,都与社会相融合。
我辈修道之人,便可以从此处着手,导人向善丶兴盛文化丶……」
一番言论,让刘道长等众多道门高功大开眼界,宛如茅塞顿开。
原来还能这样?!
陈凡又说道,「如今恰逢改革,郑玄曰:『革,改也。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犹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谓之革也。已日乃孚,元亨丶利贞,悔亡。』
说的是『几天以后就有了信任,很顺利,利于坚持下去,悔恨消失。』
我道门自古遵从上善若水丶无为而为,既然如此,那社会改革,道门是否也应该如水自流丶随形就势?……」
这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