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无论是作品质量还是深度,都大有提升,等他在《人民文学》和《历史研究》上发表了那篇论文,倒也能称得上一声「名家」。
对于蒋大师的说法,姜甜甜也深有体会。
她在上海作协下属的刊物编辑部里工作,最常听见的评语,就是一句「狗屁不如」。
据编辑部的老同志所说,这句话也是巴老的口头禅,所以后来巴老很少会去审新人的投稿,要麽看一些老作者的稿件,要麽乾脆把审稿的工作丢给编辑部的同志们,自己跑去写作,说是要清理一下脑袋。
姜甜甜也特意去看了那些被评为「狗屁不如」的投稿,确实是哭笑不得。
写诗的绝大部分都是打油诗丶写文章的连自己要写的主题都抓不住。
去年年底,她班上有个叫卢新华的同学写了一篇文章,先贴在学校的公告墙上,后来被上海文艺杂志社的编辑看中,经过帮助他反覆修改,终于成功发表。
这篇文章一出来,就引起跟风无数。
如果没有陈凡的引导,姜甜甜可能也会成为其跟风者。
但有了陈凡的几次正面引导之后,她也认为这类文章的格局太小,总是强调痛苦,而忽略了努力与奋斗的意义。
可即便如此,这类文章也是当前所有投稿中的精品。
现实如此,如之奈何?!
就在姜甜甜陷入沉思的时候,陈凡继续说道,「正常来说,大风过后,必定有大晴天。现实也是如此,以江南作协为首的丶全国各大文学函授班的兴盛,就是最好的证明。
无论是大学里的文学专业生,还是文学函授班里的业馀选手,都是推动文学健康发展的种子。
如今种子已经种下去,而且已经有不少发了芽,正在茁壮成长,所以可以预见,文学的春天,就在眼前。」
他说着转头看向姜甜甜,笑道,「我打算等这个学期结束,送你去美国,在千帆出版社学习两个月,你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姜甜甜顿时愣住,「我?去美国?」
陈凡笑着继续说道,「美国有个『国际写作计划』项目,是一位华裔女士,与她的美国丈夫合办的。江南作协已经与他们取得联系,并获得三名学习名额,受其资助,去往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半年,同时与世界各国的青年作家进行交流。
这个项目已经受到作协总会的关注,如果不出意外,日后会被总会接手,到时候全国各地的作家都有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