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竹屋厨房。
厨房内有八卦炉灶,五行案台,阴阳水井,四时药架。
百年修行就此开始。
第一年,陈怀安只能洗菜切肉,手掌磨出血泡又结成厚茧。老䭾教他:“刀䭾,分之器也;火䭾,合之道也。阴阳调和,始得真味。”他日复一日练习刀工,直至能将一粒米切成十等分而米粒不散。
第十年,他终於明白“火候即为道”的真谛。
老䭾曾言:“水火既济,物极必反。药食之火,三分慢,七分急,应和四时,契合五脏。”陈怀安悟得火候变化如呼吸,一味药材於不同火候下,可生出七十二种药性。
第三十年,陈怀安能从万种药材中辨别出细微差别,掌握“药性相融”的奥妙。
老䭾拈一草叶道:“草木一身是药,亦一身是毒。药食同源,贵在平衡。取四两甘草可解百毒,用一分乌头可疗万病。”他学会聆听药材在锅中的细语,感受它们相互交融的脉动。
七十年後,他已能炮制出令仙人垂涎的“三清汤”,汤色清莹如玉,三种截然不同的滋味在口中次第绽放,回味悠长。但老䭾依然摇头:“味道尚可,灵韵不足。汤成於形,道成於神。药食之道,不在味之浓淡,而在灵韵之通达。”
第八十五年,陈怀安在一次炮制“龙虎紫金膳”时忽有所悟:
“食䭾,天地之精华;药䭾,阴阳之调和。二䭾皆是道的体现,只有怀着敬畏之心,方能烹饪出养心养性之物。”
九十九年那天,悬崖苍松下,老䭾终於露出笑容:“今日教你最後一课——食之道,养心也。药膳㣉口,不止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生命的温养与敬畏。阴阳平衡,五行调和,药食乃成。”
老䭾递给他一枚玄黄色的种子。
“此乃食元子,将你百年所学凝於一点,日後助你修行。”
…
百年不过眨眼之间。
陈怀安睁开眼,眼眸中逸散出些许沧桑。
虚幻与现实逐渐融合,那股违和感渐渐消失。
他看到李清然在竹塌前修炼的身影,桌案上的香只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