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有声电影大行其道的当下,反过去拍一部默片,何尝不是一种创新?
“细说。”
“当初上电影史的时候,沙老师给我们放过不少经典默片。”
沈良随口找了一个理由,借题发挥道。
“那时候我就想过,如果有机会的话,在这个时代拍一部默片,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时间点的话,就选择上个世纪20-30年代,那时候正好是段默片和有声电影交替的年代。”
“画幅方面,如果是我拍的话,我会选择默片时代的1.33比1,其他的运镜方式、灯光、拍摄手法、美术等等,都尽可能与默片相匹配。”
以上这些,都是沈良先画了靶子,再射箭。
他的灵感源自于2011年上映的那部《艺术家》,这部片子就是用现代的技术,复原拍摄了一部默片。
这部片子上映后,横扫金球奖、奥斯卡,一举收获1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配乐五项大奖。
在11年戛纳电影节,《艺术家》同样收获了最佳男主角。
复古,有时候也是一种先锋。
你威尼斯不是准备舔好莱坞嘛,我就给你准备一部致敬默片,致敬默片时代好莱坞的电影。
就问你够不够创意,够不够大胆,够不够政治正确?
“想法是不错。”
老穆沉吟片刻道。
“但,默片拍摄和现在电影可不是一回事,不是说拍一部无声电影就叫默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