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知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他没有进行过脑控单元的植入手术。
所谓的脑控单元,其实就是研发生物辅助头盔的时候,衍生出来的一种配套技术。
这个脑控单元也是一种人造的器官,其主要功能就是向外输出脑部的脑电波信号,可以让人非常容易和快速的控制外置生物装备。
而此时王砺锋使用的脑控模式,是使用纳米传感器和电子设备来转变,一来一回,肯定存在一个缓冲时间。
为什么出现两者控制模式?
主要是两者各有利弊。
脑控器官单元的好处是几乎无延迟、不依赖芯片算力、不存在被黑客入侵的可能性、也不需要单独保留一个电源供应系统。
坏处就是这种脑控单元是一种有创植入,需要做一个小型的开颅手术。
电子脑控设备的好处,则是这东西几乎无创,而且很容易进行拆除,还可以随着技术的提升,不断进行更新迭代。
但其坏处也非常明显,既然是一种电子设备,那就存在被干扰、被入侵的可能,同时这东西还需要依赖外部电源,一旦失去电源,整个系统将直接瘫痪,最后才是反应延迟的问题。
从目前测试的情况来看,王砺锋是倾向于使用脑控器官单元的,因为生物辅助头盔为起点的生物装备,本来就是为了绕开现有的电子设备,而专门研究的独立系统。
如果还保留电子脑控设备,那岂不是脱裤子放屁?
至于开颅手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实现在的外科手术,比黄金时代末期,可是提升了非常多。
各种新药、新技术的逐步应用,让开颅手术变得越来越安全,越来越高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