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包括海陆丰医院在内,亚洲联合体内部已经有59家医院,展开了患者全天候体征监测项目,很多心脑血管患者,都要求强制植入纳米体征监测器。
这种情况下,患者就算是回家休养,他们的身体状况,也会实时通过网络汇集到就诊医院的数据管理办公室。
通过这种方式,患者在家吃东西、活动、服药、异常反应都会被全面监测,通过专业ai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
这极大减少了医生的压力。
为什么这样说?
答案自然是很多患者不喜欢说真话,或者将情况描述得南辕北辙,有时候医生甚至要和患者斗智斗勇。
而现在医生一调患者的历史数据,就知道患者近期做了什么,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让医生不用猜患者给出的谜题。
当然,这种模式也救了很多患者,现在很多城市都专门成立了“抢救医院”。
所谓的抢救医院,就是专门应对突发心梗、脑溢血、脑卒中、主动脉夹层等急性病,而且这种医院是不需要患者打120的,而是救护车自己过去拉人。
这就是通过植入长期性的纳米体征监测器实现的。
只要纳米体征监测器连接着网络,一旦身体出现紧急情况,后台就会强制将情况发送到本地的抢救医院,抢救医院的救护车二十四小时待命,随时可以前往覆盖区接送患者。
毕竟很多人是在睡觉的时候,毫无征兆的心肌梗死,或者个人独处的时候发急病,这个时候很难自己向外求救。
之前每年都有曝光相关案例,就是一些独居的单身群体,死亡好几天,甚至一两个月,才被发现的情况,也是大有人在。
这就是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