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的想法,本来是想去求了西山书院山长赵咨。赵咨是林如海同年好友,他的夫人也是出自书香门第。赵咨为人正直,又不涉足朝堂,在京中,特别是读书人中的名声一向很好。若是认了赵夫人为义母,于黛玉也是好的。想来赵咨看在林如海面上也不会拒绝。
他计划的不错,只是尚未来得及往赵咨那里去,先就接了一道入宫请安的圣旨。
圣旨上指明了叫林琰携黛玉入宫,往大明宫和寿安宫去给太上皇皇太后请安。不说黛玉,便是林琰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事情还得从贤德妃元春身上说起。
自从端午被禁了足,许是皇上真的忘了,足足有一个多月,竟没有下旨解了凤藻宫的禁足令。皇后贤惠,自然事事以皇帝意思为先。至于其他的宫妃,乐得少一个争宠的,又怎么会去提醒皇帝?
元春被关在凤藻宫里,虽然一应的用度份例不会少了,心里却急的不行。每日间能见到皇上的,还不一定有宠,若是再被一直关着,只怕就真的被皇上忘了。因此,王夫人私下里给她的银票首饰等物流水一般悄悄地送出去打点。
太上皇身边的心腹太监戴权,便是接了东西最多的。
戴权在宫里多少年了,对元春塞的好处不会推了,却也不会傻到直愣愣地替她说话。
要说起来,元春也算是走运。太上皇如今闲着无事,与太后话家常时候便提起了年轻时候的往事。因提及了当年贾代善救驾之功,不免又是一番感慨。太后无心之下提起了元春之事,太上皇登时觉得自己有事可做了。
将皇帝传来,细问禁足事由。皇帝无奈,只得一一说了。太上皇听得林如海的儿子将外祖家里的老人都气着了,当下拍桌大怒。
林琰算得上是当今皇帝暗地里用的心腹之人,自归在他的麾下,没少替他打探消息筹划银两。皇帝自然不能让他吃亏,只是事关黛玉名声,皇帝知道的本来也不多,说起来便更是含糊。眼瞅着太上皇又要拍桌子,太后说话了:“常听皇帝提起林如海,说是难得的臣子。况且也是出身世家,累代读书,怎会有如此不孝不礼的后人,别是有何隐情罢?”
皇帝忙顺坡下来,“不如招了那林琰和林家的小姐进宫来问问,一来是不冤枉了人的意思,二来若是真有贤德妃所说之事,也显得父皇英明。”
只这么着,兄妹两个便奉诏入宫了。
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兄妹两个急忙换了衣裳又各自梳洗了,依旧是黛玉坐车林琰骑马,极是低调地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