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夕改之事,但轮换得这么勤快,在处理政务方面怕是都接不上趟吧?
\n
毕竟从京师向大明边关传个诏书,可能都需要一月以上的时间···
\n
一时间,刘宽忍不住在心中吐槽起老朱来,也真实感受到了贫苦出身(某些知识积累不够多)对老朱认知的限制。
\n
不过,他既然没听说过“四辅官”制度,只听闻过大学士,多半说明“四辅官”制度存在时间很短。
\n
想到这里,他便道:“我在后世,只听闻陛下为减轻国务操劳,挑选有才能的儒生为大学士用以辅政,如华盖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等。”
\n
朱元璋听了这话,越发觉得该用大学士替代四辅官。
\n
但他还是不解,“此举如何就使得废相白废了?”
\n
刘宽微笑道,“陛下所设之大学士只有顾问之权,因为陛下不仅聪明睿智且治国经验丰富,对很多国事都能做到乾坤独断。”
\n
“然而陛下之后的大明皇帝,如建文、永乐乃至更后面的皇帝,可不是人人都有陛下之能。”
\n
“事实上,除了永乐等两三个皇帝外,大多数大明皇帝在处理国事方面的才能都未必及得上陛下四分之一。”
\n
“这种情况下,大明皇帝对原本负责顾问的大学士依赖自然越来越重,也就令大学士的权力越来越大。”
\n
“建文帝时,因为他要专心应对战事,便让大学士们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助手团队,专门负责处理前线战事之外的事务。”
\n
“待永乐帝即位后,干脆直接让诸位大学士在午门的文渊阁办公,参预机务,于是由即位大学士组成的辅政团体便有了内阁之称。”
\n
“此后随着皇帝对内阁依赖越重,内阁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