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原来,进了秀州地界,每隔三五里就有一处施粥点。
——虽然那粥并不十分浓稠,但只要是来施粥点的人,每人都能得到一大碗,喝下以后,有个五六分饱肯定没问题。
另外,每隔几里就有一座医棚,里面坐着赤脚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只要是生了病的人,来到这里,不仅有人免费给他们看病,还免费给他们施药。
还有,在每个施粥点和医棚旁都有招募民夫的告示和讲解人。
这是朝廷在招募种地、搞基础建设和干杂活的民夫,告示上说得很清楚,只要是应召,工钱日结,并且先付工钱,关键工钱非常公道,而且还提供三种方式,即:只付钱;只付粮;以及一半钱、一半粮。
可以说,只要应召,立即就能吃饱饭,并且,不只他自己吃饱饭,他家人也能跟着吃饱饭。
更让宋江动容的是,朝廷不仅招成年男子,还招女人,甚至招孩子。
宋江甚至看到了,有些纺织厂,只招女子。
宋江估算了一下,如果一家人都出来做工,那其家绝对能过上小康的生活。
宋江一行人越是往北走,越能看见,恢复得越好。
等到了苏州,这里似乎都已经从战火中走了出来。这里的人的脸上已经没有了此前的麻木不仁、看不到半点希望、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随着苏州这里的士绅地主以及与他们勾结的官吏全部被清理,随着《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顺利推行,这里的百姓,开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农田里,春耕的景象如火如荼,百姓挥汗如雨,却满脸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笑声在田野间回荡,那是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的乐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