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就算嘴里不承认,下意识的动作也会暴露内心对自己的定位。
\n
比如现在所有人都侧身朝向那个干练威严,中等身材的中年人,保持一定距离留出空间却给予足够的关注,确保自己能听见这个人的每一句话。
\n
这个中年人典型的南方人长相,鼻梁微塌,浓眉,单眼皮,皮肤微黑。
\n
果然段守正向那个男人介绍程时:“这个就是我说的程时同志。”
\n
又向程时介绍“这是空军基地技术总工周安宇同志。”
\n
哦,专业技术少将,难怪。
\n
在机修库里,不可能有比他级别更高的人了。
\n
程时跟周安宇握了握手。
\n
之前听说中国这个时候,飞机机械师出现了断代。
\n
现在一看,还真是。
\n
周安宇手下的技术人员基本就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
\n
因为历史原因,出现了十年的教育空白。
\n
原本三十五到四十五岁的机械师正是黄金年龄。
\n
积累了十几年经验,见识过足够多的事故和机型,且脑力和体力还没有出现严重下滑。
\n
可是这个三十五到四十五岁的机械师刚好是在那空白十年里受教育。
\n
恢复高考后,教育体系转型,飞机维修人才培养规模缩减。
\n
但是民航扩展迅速,行业需求激增。
\n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样老的老了,年轻的还没成长起来的尴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