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的围棋会所里,棋手的普遍水平也不错。
\n
看得出来都是背过定式,下过几年棋的...至少能中规中矩‘铺地板’了。
\n
但也就是这样了,基本上都是林千秋一扫而过就能看穿的棋路——之所以这样,除了因为林千秋是后来者,能高屋建瓴地看这个时代的围棋外,还因为日本围棋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在意‘棋型’。
\n
虽然大家总说日本棋坛巅峰的‘六超’中,大竹英雄是‘美学棋士’‘美形大竹’,尤其讲究棋局排布的高低搭配、棋型优美。他会认为如果一盘围棋棋型不美,即使赢了也无意义,只会玷污棋谱。
\n
但和他同时代的顶级棋手,或多或少都有这个倾向。哪怕是棋局相对‘质朴务实’的,也只是相对而已。
\n
而‘上行下效’,结果就是等而下之的职业棋士、业余爱好者都学这种围棋。
\n
水平高的职业棋士不好说,反正这种普通业余爱好者追求棋型优美,在林千秋看来就是规矩到了刻板的程度。因为基本是照着定式和棋谱来的,真是一眼看穿棋路。说不定林千秋猜他们下一手的速度,比他们自己放棋子还更快呢!
\n
不过,这个时候日本围棋的规则还真有些不同,像是最重要的‘贴目’(围棋开局猜先后,会由猜中的人执黑先行,这个先手是有优势的,为了拉平这个优势,就会贴目),日本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最初是贴3目,后来变成4目、4.5目。直到几年前,贴目又提升到了5.5目。
\n
这其实依旧对白棋不公平,所以日后贴目还会增加,日韩会增加到6目半,华夏则更进一步,到了7目半。这等于是说,棋局才开始,黑棋就输白棋6目半或7目半了。
\n
其实按照阿尔法狗的计算中,7目半是相对公平的,不过坚持6目半也有其道理。因为人脑毕竟不是ai,很难绝对把握住先手优势,先手7目半的优势不见得能体现在棋局上。事实上,就算是高水平的职业赛,也很少有人能将接近7目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