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答道,“以前百老汇的新剧首演完了以后,制作人、导演还有主要演员等等,反正是和新戏相关的一众人吧,庆功宴开到再晚,早上也得爬起来看最新的《纽约时报》。当时我组里哪个编剧,大胡子马克,你还有印象吗?他每次都在afte pat上喝个大醉,后来我才他买醉是因为紧张,你看吧,他早上就睡在门廊那,报童刚把报纸扔他家门口,他立刻就爬起来,耳朵简直比狗还灵!”
莱恩和祝君安都笑了,尼克又啜了口酒,做了个鬼脸,“没办法,剧评太重要了,那些评论家,舌头毒得狠,他们轻飘飘一篇短文章,能让一个剧大红大紫,也能让制作人跳楼。ats《猫》,那真是有九条命!大部分都又短命又赔钱,要不说纽约音乐剧叫ut-that business(割喉生意)呢。”
“你现在也是手握特权的人了。”莱恩打趣道,和他碰了个杯。
“哦我还差得远呢。而且现在报纸影响力也不如从前了,但是祝不是我吓唬你,那些舞评家,尤其是来自伦敦那伙,他们舌头真是刁钻刻薄,你可要做好准备。”
三人告别的时候已经快十二点了,看着尼克跳上了一辆出租车,祝君安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今天太晚了,还是酒店离剧场近,明天排练完我带你去我家看看。”祝君安闭着眼靠在电梯的镜子上,点了点头。
结果第二天他们也还是住在酒店,排练走台一开始,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虽然他们已经演了上百场,但是对于巡演最后一站,团里的上上下下都是非常的重视。芭蕾舞的受众更少,影响力也更小,但是没人敢说对外界的评论毫不在意,尤其首芭这次外出巡演是外交部批准的,还不能完全视作一场商演,需要一些好评作背书以便宣传。
好在《纽约时报》给了《凤仙花》一篇振奋人心的好评。
“beath with hina ballet”纽约时报签约舞评家大卫·洛克特在其专栏里写道:“整个剧场都跟着演员的节奏呼吸。两个小时的舞剧,从头到尾,像是一场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