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江南出了个赵子称
跟魏宪谈妥之后,赵子称才算补上了他计划的最后一块短板、确保了上书畅通的渠道。
如果没有魏宪这个通判的监察职能和上奏渠道作为保底,赵子称哪怕计划得再好,弹劾奏疏写得再团锦簇。
皇帝要是都没看见、能被中间的奸佞截留下来,那就都成了无用功。
从魏宪处回来后,赵子称总算火力全开,在短短数日内,就把《请废江南应奉局》的奏疏写完了。
文章并不算辞藻华丽,但绝对铿锵有力。
而且赵子称还巧妙地做了一些安排,让文章看起来并不是一味言辞激烈地抨击,而是实实在在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在文中,赵子称借助了自己作为“水泥发明人”的身份优势,又从去年他在姑苏县秉政时、主持本县冬季徭役、通过苏州通判魏宪的协调、在苏州四县普遍推广水泥用于修筑圩岸说起,
强调“水泥此物,已经被证明,用于圩岸施工,可以极大节省民力财力,国民两便”,而且质量可靠,所修圩岸经得起检验,由此推而广之,将来还可以用水泥为朝廷修筑运河的河沿。
赵子称在文中分析,目前是否能用水泥盖房子、或是修筑海塘水坝,暂时还未可知。因为盖房子的结构强度要求是更高的,而水坝则要考虑水位落差导致的巨大压力,要确保水泥建筑经过长期检验、确能抗压后,才能大规模应用,这样才对得起人民——当然赵子称的原文肯定不会写得这么大白话,还是经过一些修饰的。
在简短地介绍了这些技术展望、证明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人、而非冒进之辈后,赵子称立刻话锋一转,然后就提到“鉴于水泥之妙用,臣愿将此秘方正式献给朝廷,绝不藏私,以期利于天下。同时恳请陛下在艮岳修筑时,以水泥砌假山,替代征发巨石奇树。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