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特产,本是觉得北方寒冷,打算在汴京寻求识货的富商合伙。今日拿出此物,只为证明学生于工巧一道,虽非生而知之,但眼光绝对不差,尤擅举一反三。
以‘水泥仿石’之法,若能成功,于国家于相公于百姓,都有大裨益。何不拨出将作监些许人手、巧匠,尝试一番呢。”
梁师成摸着手中的羽绒袍,对赵子称的能力又多了几分信任。
看来这人虽不能直接拿出堪称“祥瑞”的秘法,但至少眼光是很敏锐的。
现在赵子称在梁师成心中的人设,就像是后世那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
虽然你不知道他下一个项目是否能成,但至少人家有成功的先例,证明过自己。
这样的连续成功创业者,在投资人面前自然也能拥有更多的自信和信任。
“此子能从缫丝之法受启发,想到处理羽绒的秘法,焉知他能不能从寻常灰浆黏合石料的技法中、受到启发琢磨出‘水泥仿石’的秘法?
反正试一试也不了多少人力,只是此事不好直接指示将作监的人去办,毕竟我还没打算用这个办法来节省银子,只是先试试。若是知道的人多了,提前传到陛下耳朵里,却不是好事……”
梁师成心中如是担忧着,其实这才是导致他刚才犹豫的主要原因。
就算搞出了水泥仿石,他也没打算立刻用。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挂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的问题,弄出来先有备无患放着的。
但如果不是赵子称直接拿出技术,而需要其他人配合,这里就存在一个提前泄密的问题了。
如果自己偷偷研发这些技术,然后有人向陛下提前告密,说“梁相公在琢磨如何为修建艮岳的工程偷工减料”,那他所蒙受的圣宠就有可能出现松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