缎面的鸭绒被,然后拿到母亲秦氏面前献宝。
因为时间仓促,这第一批做实验用的鸭绒,她们甚至都等不及阳光的自然晒干,而是直接用火烤烘干的,羽毛的质地略有损伤,但依然比丝绵更加轻暖。
唯一无法解决的,还是钻绒漏绒的问题,不过这也没办法,羽绒制品的细小绒毛容易从布面的纤维缝隙里钻出来,这个问题一直到十九世纪都没解决。赵子称要在宋朝搞出羽绒服羽绒被,肯定不能要求太高。
再说这个时代的其他保暖纺织品质量也差,用户没有对比,也就不会斤斤计较。
梁红玉和秦氏验看了一番成品,少不更事地梁红玉便借机问道:“听说那位赵公子教我家这个营生的法子,是为了劝父亲和祖父整顿军纪,彻查军中将校和往来私商的勾结。
如今既然这个东西真的好用,父亲为何还没开始整顿军纪?我平素早就看不过那些勒索往来私商、懈怠江防的军官了,真是丢了祖父和父亲的脸。”
秦氏毕竟老于世故,便耐心教导女儿:“你祖父和父亲,自然有他们的难处,你还小,不知道世道艰难,这里面盘根错节,牵扯了多少人的衣食饭碗,不是一朝一夕的。”
梁红玉想了一会儿,还是嘟着嘴不服:“那也至少得讲信义,既然无缘无故受了别人好处,就该按别人说的先做起来,再说我当日听了那赵公子所言,也都是忧国忧民,又没有为他私人谋半点好处。”
秦氏叹了口气:“我虽没亲见,但也知道宗室和武臣过于深交,在本朝乃是大忌。那位赵公子如果真的这般无私,只以天下安稳为念,自己别无所图……那也不是好事。”
秦氏很想把话说完,但又觉得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才硬生生憋住,没把最后半句过于阴暗的揣测告诉女儿。
女儿还小,让她知道那么多世道险恶作甚。
“一个姓赵的,如果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