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苏州在北宋时,已经是天下有数的繁华都市了,管理水平也就仅次于汴京等极个别顶级大都市。城里所有的居民垃圾,都是要堆放到指定地点,最后由官府的“倾脚头”负责清运,把其中适合堆肥料的拿去肥田。
包括百姓烧柴草木炭做饭留下的垃圾,也都是这么清运。如果有气味特别刺鼻、大规模烧松香的迹象,也很容易留下痕迹。
这一遍摸排完之后,赵子称基本也做出了判断:虽然拿到了经书的人,有可能会把不要的经书烧掉,但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小。
因为那些贼徒,未必会觉得把东西藏在家里有多大危险。贸然烧或者运出城扔掉,反而风险更大。
就算那些贼人不懂行,有少量尝试焚烧过,但只要发现这些御用的书特别难点着、点着了气味还刺鼻,那他们多半会收手,然后把剩下的继续窖藏起来,等风头过去。
所以只要能搜到这些书,案子也就能破了,这是最关键的物证。
“所以,这些书肯定还被那些贼人藏着,丢在家里,大部分还没来得及处置。他们肯定不会想到官府会嗅觉那么灵敏,所以他们会觉得继续藏着比非要处理掉更安全。
只要我们找到怀疑目标,突然搜查,能抄到这些赃物,那么一切也就解决了。”
赵子称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并且和杨志说了。
杨志觉得深以为然,也对赵公子的缜密愈加佩服了。
同时,杨志也很快意识到,剩下最关键的问题还没解决:“可惜,光是确信道藏还没毁坏,这也没用吧?该去哪里搜查、谁有嫌疑,这个最大的问题还没解决。”
你知道物证还在,但连嫌疑人也没有,又能如何?
赵子称也累了大半天了,当下只是拍了拍杨志的肩膀:“饭要一口一口吃,我们才了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