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了架子,说话语气挺和蔼。
赵子称拱手道:“听说相公在追查黄知州失落的道藏经书,学生以为,查固然要查,但也应该立刻通知黄知州,再加急印一批现货送来,反正他有雕版,多印一批也不费事。”
朱勔皱了皱眉头:“加印虽然不费事,但传出去也不好听,让黄老儿知道这批东西失落了,将来如果他和陛下说起,陛下也觉得我不会办差。
关键福建多山道路不便,往返一趟,还要印刷、备货,加起来起码个把月,重新起运的时间又要耽误。我原本打算半个月后就重新起运这批石纲,不能让陛下久等。”
朱勔捞回那座假山后,本想尽快再次起运。但他检查时又发现假山在沉船的过程中、有些磕碰损坏,怕皇帝看到后不喜。
于是就只能让应奉局的工匠把断面做旧,这样到时候就可以告诉皇帝“此石本来就这个造型”。
原本工匠评估之后,做旧大约需要半个月。而等黄裳再印一批书来,就得额外再多等半个月。
朱勔不想多等这些时日,怕皇帝等久了会查问。
但赵子称把刚才和杨志分析过的那些话跟他说了一遍,强调贼人可能不需要全部的经书、只需要其中一部分,剩下的经书可能已经被破坏了,所以还不如早点找黄裳再要一些保险。
至于查拜火贼徒的事儿,可以并行推进。好饭不怕晚,大不了最后把除贼的事情,和押运石纲、道藏的事情,一起上报。皇帝如果知道应奉局趁着押运的同时,搂草打兔子解决了一些贼徒,应该也会宽慰的。
朱勔听了之后,觉得确实有道理,全盘接受了赵子称的意见。
“没想到你不但心思敏捷、见微知著,难得还有这样的大局观。一切就依你之言好了,查案需要任何配合,你也尽管调遣他们便是。如果需要抓拜火贼徒,应奉局的差役不够,就调厢军,董超的兵你也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