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来援,我领八百骑兵将其击溃,这种围城打援的法子,是我最擅长的,你该知道呀!”
李勣点点头,道:“也好,既然如此,乌骨城就交给契苾将军负责,郑将军,你走白岩城那条线路,老夫绕个远路,从银城进军。”
银城是最北边的一条线路,也是最吃力不讨好的线路,郑仁泰见李勣给自己安排一个最苦的差事,也不好再说什么。
于是,四路大军的分配终于结束。
会议结束后,众人各自散去,前往附近的军营做战前动员。
李勣跟刘仁轨商议了一会后勤方面的情况,得知已调动河北十五州百姓,为大军运粮,心中安心不少。
一场持久大战,粮草的消耗极为惊人,而且还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提前准备好的军粮,分发到各个部队,随大军一起进入敌国。
这部分粮草通常只能支持一两个月,李治也已经提前命人准备好了。
然而剩下的粮草,却需要源源不断的从后方补充,换句话说,仗每多打一天,国家的消耗就多一天。
李世民当初正是耗不下去了,才选择退兵。
李治执行轻赋之策,让河北休养生息十年,民生恢复良好,故而河北百姓们都积极支持前线战事。
可话虽如此,若是这场战争持续太久,导致河北民生再次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李勣才将这次的作战计划,定在一年之内,若是一年打不下高句丽,为防止河北生变,只能放弃撤军。
当然,经过这些年的谋划,以及皇帝的鼎力支持,李勣相信一年之内,一定能拿下高句丽,也许用不了一年,就能一战而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