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晋镇为九边重镇。黄军门担负为国守边的重任。需倾不分离。眼下又到了秋冬。这防秋防冬务。便要烦劳黄军门了。”
黄来福作为山西镇总兵。战功赫赫。威镇塞外。胡人不敢入侵。如果黄来福在宁武关。全镇的军民便如吃了个定心丸一般。鸡鸭不惊。不过在黄来福离去的这时间内。镇内许多人都是内心不安。包含杨巡抚等人在内。眼下黄来福回来了。大家就放心了。
大明九边军镇。就边塞口上。往常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所以每年到了秋冬日。镇的总兵副总兵们。便要亲自领军到边的军堡。加强警卫。调兵防守。山西镇也是此。防秋在阳方口。防冬便到偏头关。虽说这些年边塞兵火不兴。不过这例行公事。还是免不了的。
商议了一会军务的事后。黄来福便告辞。
此后几天。黄来福忙于在宁武关处理各项军务及防秋之事。黄来福进京的日子。总兵邸的事情。大多是由杨小驴及幕府参谋赞画在处理。不过饶是如此。许多事情需要来福批复及拿意的。还是案存如山。让黄来福一直忙了几天几夜。才基本处理完。
现在的宁武关。事实上只余三营兵。黄来福来福营两千人。宁武营两千人。杨巡抚标兵营三千人。不过刘全利参将带的武营己经成了专业的护矿队。怕是将来也没有打仗的能力。标兵营也是让人皱眉。原来城内外剩余的两营兵还有军户卫所兵们。经过几年的展。己经成了专业的屯田兵有畜牧兵矿业兵等。但未来这些人怕同样也没有打仗的能力。
放在整个山西镇。怕也是如此。除了黄来福的几营嫡系人马外。余者最多做守备部队。守守城。没什么战的能力。所以这几年中。山西镇征宁夏。战朝鲜等战。出兵的都是黄来福的人马。
眼下山西镇城宁武关的军队己经如五寨堡。老营堡一样。己经可以自给自足。不怎么需要部拨款。自然是受到上头的表扬。不过能战的部不多。兵部考虑否要在山西镇招募新的人马。组建一个新的战兵营。不过这花费众多。兵部哪里拿出钱来?而且来福认为没这个必要。兵在精不在多。整个山西镇中。他的几营兵都能够野战。己经可以震住塞外的胡人不敢入侵。如果真要做。倒可以在镇内选拨精壮。组建一个新的营马。余者的。还是真正转化为屯田兵为好。忙时耕种。闲时操练就可。
只是这个事情千头万绪。牵扯到许多人的利益。黄来福虽然是山西镇总兵。有练兵的义务。但要真正在山西镇实行此事。还是不易。
不管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