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沉重,因此孝文皇帝选择“纳粟授爵”。
通俗的说法就是卖官鬻爵!
不过孝文皇帝只“鬻爵”,不“卖官”,只要向官府缴纳粮食,或是免罪,或是拜爵,称之为“纳粟授爵”。
入粟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
此外,还有“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也就是如果有人能为朝廷在一年内提供一匹马,那么就可以得到三个免服兵役的名额。
但是这种制度并不适合眼下的大汉,若是朝廷再起“鬻爵”之事,刘辩受几句骂名无妨,但这会导致朝野失去对于他这位天子的信任。
天子的信用是不能破坏的,中军的脱产军士以及每次大战征募的良家子为何敢战、敢死?
黄巾之乱中,立下军功和为国捐躯的士卒都得到了应有的、不经克扣的赏赐与抚恤,这才初步建立了他在军中的信用。
而当刘辩在军事上的信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就会上升到对于刘辩本人的信用的认可,从而延伸至政治方面以及经济方面。
信用才是放之四海而通用的货币!
若是放在后世,即便是小民也能依靠信用换钱。
刘辩还指望着将来能够依靠个人信用,再对货币进行深化改革,给封建时代一点小小的金融震撼。
而抛开不合适当下时局的孝文皇帝的政策,最为典型且有效和普遍执行的政策则是来源于孝武皇帝。
执政早期的孝武皇帝就是个地主家的傻儿子,继承了文景之治的丰盈府库,孝武皇帝暂时取消了“纳粟授爵”的政策,选择了以地主家傻儿子的身份当个大撒币……咳,选择了进行大撒币!
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