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汉兴元年,十二月十二日。
南宫东观外门处,光禄大夫马日磾领着校书郎、大夫、议郎等一众官员,肃立此处准备迎接圣驾。
虽未下雪,但凛冬的寒气依旧侵人,黑色的官袍在寒风中微微拂动。
今日辰时四刻,内朝官员方入皇宫,中常侍高望便已亲自候在苍龙东阙,见到马日磾便快步上前,低声告知了天子将在用过早膳后驾临东观,希望马日磾与东观诸官员做好接见天子的准备。
自古文经学取代今文经学成为大汉官学,作为胜利者自然是要狠狠地啃食这鲜美可口的胜利果实,否则怎么对得起古文学派先辈士人的拼搏与付出呢?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也是跟在卢植、郑玄、服虔、马日磾、荀爽等古文学派的领头人物身后摇旗呐喊,帮着天子批驳今文学派的那些异端,怎么就没有功劳呢?
因此到了论功行赏之时,古文学派士人大量进入了大汉的官场,从朝堂到地方,正在逐渐取代今文学派士人。
但这更替绝非朝夕之功,数年之内也不可能竟全功。
今文学派毕竟把持官学以及天下主流思想三百余年,根基深厚,要等这一代治今文经出仕的官员自然致仕,再轮换上古文学派的新人,恐怕需十年之久才能完成大半。
除非能抓住今文学派士人作奸犯科的实证,方可将其罢免。
然而,彼此间那些见不得光的腌臜事,今文学派士人做了,他们古文学派士人也未尝没有做,大家的屁股都不干净,因此无法大规模检举。
不是没人动过歪心思,试图罗织罪名甚至诬告,结果被绣衣使者查明上报,廷尉府、御史台层层追责,天子震怒之下,诬告者反坐其罪,甚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